参考消息网8月15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13日发表文章《中国在开源AI领域领先震惊华盛顿和硅谷》,作者为拉斐勒·黄。文章编译如下:
中国欲将其开源人工智能(AI)模型打造成全球标准,这一雄心令美国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感到震惊,他们担心美国模型可能会被超越,并积极采取行动应对这一威胁。
据报道,今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接连取得进展,一开始是1月份横空出世就广受赞誉的深度求索(DeepSeek)及其R1推理模型,随后是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以及自7月以来,月之暗面和MiniMax等其他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模型。
这些模型都有可供用户免费下载和修改的版本。这种通常被称为开源或开放权重的做法,正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采用。
报道称,那些一直保持其模型闭源的美国公司正感受到压力。8月初,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的开发商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发布了首个开源模型,名为gpt-oss。
科技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行业在起步阶段有众多竞争对手,最终演变成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或寡头垄断。
历史也告诉我们,成为行业标准的竞争不一定由技术最先进的一方赢得胜利。便捷性和灵活性也起到一定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开源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令华盛顿和硅谷许多人感到担忧。
展开剩余63%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将开源视为加速新兴技术发展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允许每个用户查看代码并提出改进建议。中国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在操作系统、半导体架构和工程软件方面鼓励开源研发。
奥姆迪亚公司分析师苏廉节说,由于担心与美国技术的联系被切断,中国正在将开源项目作为战略后备和应急资源来扶持。
美国官员担心,如果中国的人工智能模型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北京方面会设法利用这一点来获取地缘政治优势。
报道称,除了政治之外,开源人工智能模型正在竞逐企业应用市场。许多客户青睐开源人工智能,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对其进行调整并部署在自家计算机系统上,从而确保敏感信息留存在内部。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华侨银行已基于开源模型开发了约30种内部工具,包括使用谷歌的Gemma来总结文件,使用通义千问来辅助编写计算机代码,以及使用DeepSeek来分析市场趋势。
根据研究公司人工智能分析网的数据,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顶尖开源模型的综合性能已超越美国最好的开源模型。
该公司通过数学、编码和其他维度的能力对模型进行评级,发现阿里巴巴Qwen3的一个版本优于OpenAI的gpt-oss模型。
工程师群体(尤其是亚洲的工程师们)表示,他们发现中国模型在理解当地语言和捕捉文化细微差别方面往往更为出色。中国模型在训练时使用了更多中文数据,而中文与其他一些亚洲语言存在相通之处。
日本横滨的工程师宇佐美信一(音)最近为一家零售客户开发了一款客服聊天机器人。他选择了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
宇佐美信一表示,在使用美国模型时,“我们观察到聊天机器人有时难以理解用户话语中的隐含意图,而且回答有时不够礼貌”。他说:“通义千问似乎能更好地处理这些细微之处。”
“中国公司往往更注重用户黏性,而非眼前收益。”上海八六证券研究有限公司的分析师柴超毅表示。
他表示,虽然初创公司还有一段时间窗口来吸引用户,但这不会持续太久。
相较之下,大型科技公司凭借提供专业应用或云服务等相关增值服务,往往最能将庞大的用户基础转化为商业收益。
美国“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公司的负责人吴恩达最近在博客中写道:“激烈的竞争会孕育出强大的企业。”(编译/许燕红)
发布于:北京市宝尚配资-好的配资平台-配资证券网-第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